地理趣味小知识大全

2023-12-09 08:34

地理趣味小知识大全

1.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,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扁球体

对于地球是否为球体,古代东西方人们皆有不同意见。我国古代自秦以后一直认为地是球形的。元朝时在北京海岸,人们用航海指南针观察北极星,发现天北极有微小移动。明代学者宋应星根据观察天文现象的感想,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写道:“浑天如鸡子,天体圆如弹丸。”

2. 经纬度将地球划分出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平面

人们为了定位和记忆,用纵横交错的网格把地球划分成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平面,称为经纬度。经纬度以赤道为界分为南、北纬,每十度为一单位,称为“纬度带”,而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分为东、西经,每二十度为一单位,称为“经度带”。

3. 地球自转一周不是白天黑夜各十二小时

我们每天生活在对太阳东升西落的习以为常中,似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,其实这个时间比实际时间要多两个小时。这主要是因为地球在自转时同时也在公转,而我们生活的地区随着地球的自转运动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。

4. 北极星并不在北极点上

北极星位于小熊座(勾陈一)并不在北极点上,它到北极点的距离是11100公里,对于这点古人早已深知。战国时代齐人甘德星经中即有“牵牛出河西,织女处其东,万民皆仰北辰”之说。

5. 赤道气候炎热却不是年平均气温最高

也许你会认为热带气候中最热的就是赤道了,但其实赤道气候虽热却不是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。因为赤道附近云量多,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。另外热带气旋活动频繁也能降低气温。年平均气温在26℃以上的热带面积占了全球热带面积的三分之二

6. “三伏”不是阴历的初伏中伏末伏

现在人们把阴历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统称为“三伏”,是夏至以后立秋以前当令的三伏天气。为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。“三伏”中又分为“初伏”、“中伏”和“末伏”,但并不是按照阴历来确定的。它是根据阳历日期来确定的。“三伏”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一段时期。